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2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8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53篇
化学工业   23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498篇
矿业工程   13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22篇
水利工程   2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篇
冶金工业   15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黄河纵贯兰州市市区,全长约16.1km。利用黄河所独具的特色景观,修建了黄河风情线。该文注重介绍了风情线游览步道、绿色景观和夜景观的设计和具体方案。建成三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了城市知名度,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2.
15世纪苏州刘珏的小洞庭、寄傲园一直未有清晰的考证。据正德至崇祯的吴县方志及文人文集,发现《六味斋笔记》《文氏族谱续集》以及《清河书画舫》中新的文献线索。通过基址考证,推断文震亨宅园"香草垞"是"寄傲园"旧址,得出寄傲园与小洞庭是刘珏2个不同园林的结论。根据文献推测出"小洞庭"的大致空间布局,并对《寄傲园小景十幅仿卢鸿一草堂图》和《小洞庭图》2幅园画做了考证。阐述分析了刘珏造园对《嵩山草堂图》景构图式与景境的借鉴。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知和理解明中期的文人造园观念。  相似文献   
33.
钓鱼台贵宾楼坐落在钓鱼台国宾馆的中湖湖畔,1959年建,为国家十大工程之一。原建筑为黄墙红瓦西式建筑,由于建筑的使用功能、装修、设备、造型等方面不能适应今天接待国宾的要求,于1984年提出改建,1985年设计、1986年改建完成。成为我国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贵宾楼用地面积为1675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二层砖混结构,设有总统套间、随员客房共35间,及迎宾厅、候宾厅、会客厅、谈判厅、四季厅、大小餐厅及生活服务设施等。在建筑造型上摹仿我国清式建筑风格,与馆内园林相协调,格调富丽堂皇,设备现代化。主体结构保留了原砖混结构体系,主要房间的承重墙用钢筋网抹水泥砂浆面层加固及加强构件连接等措施,以增强其抗震性能;扩建的北大门、迎宾厅、会客厅、大餐厅、总统套间等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柱结构。大屋顶及庭院的廊、亭采用木结构。重新安装采暖、空调、上下水、卫生洁具、热水、煤气、照明、电视、通讯、消防警示等设施。室内装饰按照各厅的功能,对墙面、地面、天花(顶棚)进行现代化的装饰,突出富丽堂皇、高雅华贵,显示迎宾馆的特色。庭院绿化,白墙灰瓦、花瓦透窗、游廊小亭、堆叠山石、人工瀑布、流水小溪及翠竹花木等,使庭院绿化与建筑相辉映。改建方案的宗旨是以现代技术、材料、设备为基础,满足贵宾的使用要求和精神生活的需要,造就一个优美的建筑空间,塑造中国古典建筑的形象,为贵宾创造高贵、舒适的活动和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34.
西南是中国西部乡土建筑众多的区域,文化的积淀是多彩的,它对现代化新建筑创作、对乡土建筑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和坚实的根基,本文依西南乡土建筑文化,引东部民间建筑及国外建筑,通过对建筑文化及环境、情感的探讨,进而说明建筑创作应立足于本土建筑文化,同时与外来优秀建筑文化、思想观念“嫁接”,必然产生积极后果。建筑创作应是环境、情感及文化“嫁接”三者关系的产物,是方法,又是原则。  相似文献   
35.
中国传统建筑各个部位的尺度、比例、构件大小是定型化、模数化了的。建筑物各部位之间的关系,都有比较固定的比例,形成较为固定的法则,我们把通行于各种建筑的法则称为“通则”。这种通行于一定历史阶段的建筑中的固定法则,决定着该历史阶段的建筑风格特点。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运用通则,同时还要兼顾变通处理,建筑设计有一定的灵活性。提出一套相对固定的,适用于传统园林建筑的通则和权衡制度,对于保持我国传统园林建筑的固有风格,成功地进行建筑创作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清官式建筑通则和权衡为基础,进一步探讨适用于园林建筑的通则和权衡。  相似文献   
36.
袁粤 《山西建筑》2006,32(14):349-350
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审美中文学介入的差异性及意境两种特征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美过程中文学介入的三个阶段,体现了文学在中国古典园林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毛华松  李越  王飞 《中国园林》2020,36(10):127
宋代是文人园林定型的关键阶段。揭示宋代园林生 活、空间组织变迁及其时代特征,是理解文人园林审美的重 要基础。以宋代典型的园林活动“西园雅集”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历代西园雅集图文解读,提取“观书”“作画”“抚 琴”“题石”“说经”5类诗情画意园林活动和相应场景要 素、组织方式等共性图像符号。进而纵向对照西汉至唐代知名 的雅集活动模式,归纳了西园雅集在活动人群上的儒道释兼 容、活动类型上的诗画禅意、空间上的集群串联式结构、审美 上的主客体融合等文人园林雅集特征。对理解园林活动对中国 园林空间组织变迁上的影响,有着积极的理论补充意义。  相似文献   
38.
中国古代文人的群体一致性与个体矛盾性并存,该特征的直接表现形式是文人交游活动,园林因作为交游活动的场所而具有历史传承意义。然而此类研究集中于文、史、哲、艺等学科,风景园林对其关注度较低。北宋文人群体规模大、雅集结社之风盛行,且交游唱和诗作遗存较多。因此,以北宋文人群体为研究对象,以司马光的独乐园及其举办的真率会、欧阳修春游嵩山,以及邵雍的一次长途秋游为例,对园记、交游唱和诗等遗存进行文本分析,归纳总结了园游、郊游、山水游3种不同时空尺度的文人交游活动,挖掘文人交游与山水园林调和共生、精神反哺的关系,对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体系的完善具有积极意义,观古知今以实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39.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芬 《华中建筑》2004,22(1):120-124,131
中国古典园林以建筑为基础,将建筑、山水和花木鬲度触合,把自然与人统一起来,借助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创造一个“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这种在自然审美的畅神意识之外注入的“诗情画意”和“环境美”的新内涵,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40.
梁庭庆 《山西建筑》2003,29(12):135-136
介绍了晋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在公共绿化、大型绿化、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不俗成绩,分析了园林绿化工作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